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,開放的市場帶來了泵閥產業的興盛,開放的政策則帶來泵閥產業的“新生”。最初一段時期,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,國內泵閥產業發展遭遇瓶頸,進入停滯期。一個是技術,另一個是品牌。當時閥門企業研發能力還相當薄弱,不掌握核心技術,也不掌控銷售市場,大多數企業充當了國際打工者的角色,大部分產品都是貼牌生產,沒有自己的品牌,在產業鏈中居于從屬地位。于是,在之后的幾年中,一些地區通過招商引資,紐威、奧克等一批大閥門企業相繼落戶,極大帶動了國內泵閥產業的加快發展。
與時俱進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啟示,這一經驗用在產業發展上更是尤為重要。前些年,泵閥產業走過了一個注重規模擴張、品種擴大的時期。對于很多種類和產品完成了從無到有的過程,也就是從“不會做”“不能做”到“做得出”“做得到”。在這期間,產品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。但是,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,這個行業也進入了冷靜反思期。在低谷期,一些規模小、技術落后的企業已經退出了市場。國內泵閥企業前兩年也經歷了這樣的“洗牌”和錘煉。
最終經過行業“陣痛”,生存下來的企業幾乎可以說是“脫胎換骨”。國內泵閥生產企業努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,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閥門產業,通過多種形式接觸國內外行業發展信息和技術輻射,使泵閥業發展步入依靠科技進步的快車道。尤為可喜的是,綠色發展在泵閥行業已經有了不少生動的實踐,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泵閥行業的前景會更加光明。